故宫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南都社论变身高考丑闻是对教育公平的合谋侵犯2zs1xmfu [复制链接]

1#

南都社论:“变身”高考丑闻是对教育公平的合谋侵犯


高考一年一度,但与高考有关的话题所占据的公共空间,却绝非那么简单的几天。据《南方都市报》和《云南信息报》报道,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存在一种 变身 高考的怪象:近7年来,当地两所普通高中与一所职业中专结盟,在高考报名时涉嫌集体舞弊,前者 借用 后者学籍,让普高生摇身变为职高生,参加对口招生以博取高升学率。而后者则从前者 借人 ,制造当地职业、成人教育繁荣假象,并从前者索取不菲资金。就是这项在旁观者看来或许毫无头绪可言的一来一往间,生生造出几百位单科分数甚至只有十几分的高考达线生,而其中所有的玄机皆源于对国家对口招生*策的某种 创新 应对。所谓对口招生,是国家从中等职业学校和职业高中毕业生中招收高校学生的专项措施,其*策背景则是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倡导和重视。要说此类招生的最大诱惑,其实很明了,因面向特定学校专门命题,且题目简单,高考分数线相较普通高中要低很多。被当地誉为 新田现象 的所谓试验,无非是通过某些档案层面的暗箱操作,让普通高中的学生参加只有职高毕业生才有资格参加的考试,进而该升学的升学无望,无力升学的却得以鸠占鹊巢。表面看来,这一做法确实增加了当地的高考达线人数,但其背后实际隐藏着对特定群体(尤其是遵守规则的人们)的权益侵犯,而且这种侵犯已经不是个人行为,而上升成为某一行*区划内、多个部门机构的集体合谋。当下的高等教育资源仍然有限,一些人以破坏规则的方式取得高等教育机会,与此同时一定会有另一些人的合法权益被挤占。更何况,即便高等教育资源极大丰富,这种破坏规则的行为依然侵蚀着他人的机会权利。利己而不损人并非不可能,但其前提必须是在遵守同一种规则的竞争平台,否则绝然无法被给予正面评价。以本案为例,普通高中学生以职高生的名义参加高考,无形之中拉高对口招生的分数线,让*策本身希望照顾的群体无法得到应有对待,而且对未参与破坏规则的普高学生也是另一种意义的不公平 有几百分悬殊的考生考入同一所高校、甚至同一个专业,比 变身 考生分数高很多的普高学生,可能只是因为没参与 变身 而无缘大学。湖南省2011年医卫类本科对口招生计划是443人,仅新田一中、二中的过线人数就占到其中的近1/5,其中究竟有多少所谓的 变身 考生,尚不得而知,因为据说整个永州市 不仅新田有这种情况 ,而整个湖南、甚至还有多少省份在对口招生中存在这样大范围的 下有对策 ,亦无从获知。诚然,参与其中的学生个体或许有无辜的成分,因为原本升学无望的学生和每一个心急如焚的家庭,面对突如其来的、而且是打着改革旗号招摇过市的升学诱惑,都几乎无法拒绝。但从头至尾牵涉其中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却一直另有一套行事逻辑和某些原本端不上桌面、但现在已经堂而皇之的利益驱动。这样做,对普通高中而言可以换来比实际情况好很多的升学率,对职业学校来说更是人、财双收,教书育人的所在已经成了被畸形利益绑架的共谋,而教育主管部门也因此有了虽虚张但却更炫目的所谓*绩。在上可以检索到一篇《湖南》的典型事迹报道, 高考一、二批本科上线率连续三年列居永州市第一 早已成为论证 新田换新颜 的可喜数据,而在每年高考后第一时间悬于涉事中学门上的红色条幅,则注定又 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遵守规则的人应当得到规则的保护,如果这还能够被视为社会的基础共识,那么新田的 变身 高考丑闻就必须被彻查。发生在湖南嘉禾的高考舞弊案,已经过去11个年头,此次新田所爆出的丑闻在恶劣程度上与嘉禾并无二致,只是其对高考秩序的破坏从考试中移到了考试前。呼吁对新田 变身 高考丑闻进行彻查,甚至在必要的时候不排除司法的介入,不是要与谁为难,而是为了让绑架考生利益的某些考绩、*绩冲动付出代价,是要给所有的人挣得本应属于自己的那份机会与可能,是要为这个社会重申一些本该坚守的底线原则。因为有些词,或许永远无法被完全实现,但并不能因此抹杀它的目标价值,比如规则,比如公平,或者更进一步的教育公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